这四种容器部署措施,哪种最适合你?
容器作为一种赋能技术,在企业IT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原因不言而喻,它能帮助企业获得快速发展。毕竟对于数字化业务而言,速度就是金钱。为了实现业务敏捷度,IT领导者希望颠覆以往的二八模式,即将80%的预算用于维护,仅投入20%预算进行创新。如今,CIO们希望将更多预算用来帮助企业建立敏捷性与敏锐性。 容器、DevOps以及微服务等要素组合起来,可以帮助CIO们实现这一目标。 简而言之,容器将应用程序封装在单一程序包当中,与运行所在的主机系统相隔离。开发人员能够在开发过程中,轻松移动这些程序包,这也是DevOps理念中的基本要求。从开发环境快速迁移至生产环境时,容器技术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仅仅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在多个跨职能DevOps小组和重新考虑流程以及业务边界时,CIO还需要直面文化层面的种种挑战。无论是技术还是文化,CIO都可以从同行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本文介绍了企业采用容器的四种典型方式,并列举出每种方式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然,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并不存在完美的容器部署方式。你可以以一条路径作为切入点,之后再切换至其他路径。另外,企业内部的不同团队往往也会采取不同的容器部署方式。因此,企业内部往往同时存在多种容器部署模式。 引入容器平台 不少企业在开始使用容器之后,很快意识到自己需要一套平台。通常,由特定的小组(例如DevOps小组)在推进变更的过程中,引入一套用于快速执行实验及部署的敏捷性技术平台。在此过程中,容器就成了理想的解决方案,他们会力争说服领导者接纳容器,并最终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固定组成部分。关键问题在于,企业应该使用哪种平台部署并管理容器?尽管目前市面上存在着大量开源容器工具,但企业级容器平台通常囊括数十种开源项目,包括Kubernetes编排、安全性、网络、管理、自动化构建以及持续集成/部署等功能。总而言之,这类平台有助于解决管理、治理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诸多问题。 对于这条路径,企业可以先从易于实现的目标入手。 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服务器往往是最易于作为容器化工作负载进行部署的目标,然后进一步引入数据库与有状态系统,同时密切关注与现有构建及部署工具/流程的集成效果,把握进展情况。 除此以外,也要考虑容器安全问题。由于容器中包含系统特定的库与依赖项,因此更不容易发现隐藏的安全漏洞,可信注册表、镜像扫描与管理工具可实现自动识别并修复容器镜像。 打造云原生应用容器 一些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由应用程序开发团队打造的云原生应用容器,其中包括新项目以及对原有应用程序的改造成果。这类应用程序通常以微服务架构为基础,目标在于将应用程序拆分为多项基础服务,以便团队可以针对各独立组件进行应用程序更新。IT团队还可以使用灵活的API实现这类目标。 如果采用此种模式,企业应使用安全且易于理解的API集在应用程序当中同其他自有,或者第三方应用程序、系统及数据进行交互。另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将其与现有系统相集成。由此可以看出,容器与微服务及API相结合,将帮助开发团队更轻松地开发、协同并部署云原生应用程序。
在考虑使用新的运行时,以往部署的单体式应用服务器很难用于运行下一代应用程序,这是因为后者往往采用事件驱动设计、响应式以及无服务器等新兴技术。容器平台必须有能力支持广泛的现有及云原生运行时与框架方案。同时,也要关注开发者工具,在运行时不断发展的同时,立足云端的开发者工具,也有望高效管理由自我学习技术以及自动化工作流带来的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进而帮助开发人员更快构建起高质量产品代码。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