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政府廉政建设的利器
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对事”和“对人”。“对事”就是重点关注施政过程中各个环节是否存在产生腐败的漏洞和可能性、不正之风问题发生的概率等。如出现大额度资金使用、重大人事调整、大宗物资采购等情况时,能够及时跟踪教育、提醒防范。“对人”则要考察即将选拔的领导干部和基层公务员是否适合从事政府工作。一是要了解其之前的工作状态和履职行为轨迹、有无腐败行为苗头等情况;二是要了解当事人的各项特质,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对风险等级较高的人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教育警醒或者调整其拟任职务。 大数据之所以备受推崇,就是因为它能够从经常性发生的事件或行为中总结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时代是预测未来的时代,“整个数据时代最重要的事情,是要做到事前诸葛亮,就是有预防机制”。例如,浙江省纪委监委网站曾报道,在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工程量、工程单价及工程总价均大幅超过预算的问题。当地党风廉政信息监察中心通过大数据捕捉到了这一情况,约谈了相关人员,帮助他们及时踩住刹车,没有犯下更大的错误。这充分体现了大数据在预防腐败行为方面的作用之大。 事中:廉政监督 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是权力滥用的根源,而腐败的实质就是公共权力的滥用。在当今世界上,仅仅依靠单一化制度力量来反腐败已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其他社会主体参与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中,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多主体监督有赖于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帮助社会各监督主体真正了解政府决策和权力运行的过程,从而有效参与监督。当前,其他社会主体对政府廉政建设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从上到下要求建立的政府信息公开系统强调的是政务公开,包括审批流程透明、财务操作阳光、人事选拔公开等一些必须公示的信息。这些信息公开的程度、公开的时间和使用的权限掌握在政府手中,传播的信息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筛选,所公开数据的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今,信息公开的程度往往取决于技术发展的程度。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网络爬虫”技术,有目的有计划地从互联网中自动获取与公务人员及其公务行为相关的各项信息,包括其网络言行举止、财产资金流向和征信情况等。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政府廉政建设,将有效地打破政府垄断信息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