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GCRoot不可达的对象
你再去写 h-6(height), m-2(margin), mb-4(margin-bottom),后面数字的意义就被你改变了。 也许从桌面端换到移动端项目,这个 6 代表的含义变成了 6rem,但是这套约定却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里,成为你知识的一部分了。 Tailwind 的知识可以迁移到其他应用程序,即使它们使用的类名并不完全相同。这让我想起了 React 的「一次学习,到处编写」理念。 我看到一些用户反馈说,Tailwind 提供的类名能覆盖他们 90% - 95% 的需求。这个覆盖面似乎已经足够广了,并不需要经常写一次性的 CSS 了。 此时,你可能想知道为什么要使用原子 CSS 而不是 Tailwind CSS?强制执行原子 CSS 规则的一个规则,一个类名,有什么好处?你最终会得到更大的 html 标签和更烦人的命名约定吗?Tailwind 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原子类了啊。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原子 CSS 的想法,而仅仅使用 Tailwind CSS? Tailwind 是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但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与 Tailwind 相比,手写原子 CSS 可能不是最方便的。 和 CSS-in-JS 比较 CSS-in-JS 和实用工具/原子 CSS 有密切关系。这两种方法都提倡使用标签进行样式化。以某种方式试图模仿内联样式,这让它们有了很多相似的特性(比如在移动某些功能的时候更有信心)。
Christopher Chedeau[7] 一直致力于推广 React 生态系统中 CSS-in-JS 理念。在很多次演讲中,他都解释了 CSS 的问题: RTX 3080显卡售价是多少?NVIDIA官方给出的建议价是5499元,然而现在谁要是说5499元能买到RTX 3080显卡,结果只会引来一顿喷,因为实际价格远非如此。 以往评测产品时,不论是国内科技媒体还是海外媒体,大家都会用AMD或者NVIDIA的MSRP官方建议价做为参考,评价某款显卡的价值是否合理。 可惜2020年一切都变了,AMD、NVIDIA两家的显卡缺货导致现在的显卡价格体系崩了,官方给出的建议价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实际成交价格要比建议价高多了,比如RTX 3080显卡,现在的可信价格大概是7000块。 现在的价格体系也让媒体犯难,建议价没什么用了,TPU网站现在第一个站出来更改了显卡的价格评价方式,用市场上实际的价格取代MSRP。 不过这个价格计算方式就很复杂了,因为店铺、电商上的价格差别很大,他们优先选择newegg美蛋上的价格,如果美蛋上没有这款产品,那么就参考eBay上的价格,但eBay鱼龙混杂,他们会使用一个最低有效价格——就是根据成交结果,找价格较低的那个。 换用国内好理解的情况就是,现在的价格首先看京东上的行货价,如果没货,那么就参考淘宝上的店铺售价,但要考虑实际销量、排除黄牛价格干扰等等,麻烦多了。 他们举了个例子,加入RX 6700 XT显卡,其性能比RX 6800(非XT)低了15%,后者建议价是580美元,实际售价是850美元,那么RX 6700 XT的评估价就是700美元(减去性能差距及溢价因素)。
毫无疑问,这个价格体系比之前按照建议价来算要复杂得多,而且有很多主观、客观因素干扰,不会100%完美,但TPU直言,他们没办法了,只能这样。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