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商用车:尼古拉能复制特斯拉的神话吗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深度|风口上的燃料电池商用车) 21财经APP钱伯彦 法兰克福报道 特斯拉的成功可以被复制吗?答案是肯定的。 美股的神话仍在继续。继纳斯达克指数无视美国疫情再度失控的利空消息创下新高之后,特斯拉的市值也在美东时间6月10日正式超过丰田集团,问鼎世界市值第一大车企的宝座。 对于美国传统三大车企的福特和菲亚特·克莱斯勒而言,在市值上被特斯拉远远甩在身后还只是噩梦的序曲。如今新的追兵将至。 尼古拉神话:第二个特斯拉? 一家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车企——主打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尼古拉(Nikola Motor), 市值已经稳定在230亿美元关口,其市值甚至一度突破过320亿美元大关,而福特汽车的总市值也不过约为280亿美元。 此时距离尼古拉公司成立还不到5年,距离尼古拉登陆纳斯达克甚至不到一个月时间,而尼古拉的营业收入更是零美元。 不过,没有业绩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尼古拉的一致看涨。 尼古拉并不像特斯拉一样稳扎稳打地选择了传统的首次公开上市,而是通过与名不见经传的VectoIQ合并之后借壳上市。仅仅是在两家公司合并的小道消息传出后,VectoIQ股价就开始疯狂的单边上涨,一路从10美元/股上涨到30美元/股。 6月4日起,以股票代码NKLA正式登场的尼古拉股价上涨更加一发不可收拾。短短一个星期之内便从34美元/股涨到最高点的近80美元/股。之后尼古拉的股票甚至还一度因为股价波动太大而被暂停交易,但这显然并不足以打击多头们的信心。截至发稿,尼古拉的股价仍然稳定在70美元/股上方。 尼古拉凭什么可以与百年车企福特在市场上掰手腕? 答案是其兜售的商用车电动化愿景。 尼古拉自从2016年便连续公布了三款车型,分别是续航里程达1900公里的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混动版的Nikola One;续航里程1100公里的燃料电池版Nikola Two以及续航里程为500公里的纯动力电池版Nikola Tre。 虽然尼古拉目前并没有任何售车带来的营业收入,但是根据公司首席执行官弥尔顿(Trevor Milton)透露的数据,尼古拉已经收到了超过14000辆的巨额订单,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会是下一个特斯拉吗? 除了将自己定位为科技公司和行业颠覆者,股价增长速度远快于业绩水平之外,尼古拉与特斯拉的相似程度仅从公司名称就可窥见一斑。 作为二十世纪前叶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马斯克借用了尼古拉·特斯拉的姓氏,尼古拉则捡走了这位发明家的名。这似乎也暗示着,特斯拉和尼古拉合体就可以像这位发明家一样,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端彻底颠覆整个汽车行业。 从某种程度而言,尼古拉比特斯拉梦想更大。毕竟当特斯拉的市值突破200亿美元大关时,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X已经接近量产阶段。这也给了弥尔顿极大的信心,以至于弥尔顿对于成为商用车领域的下一个特斯拉毫不避讳,甚至还将手直接伸到了老大哥特斯拉的兜里。 除了Nikola One/Two/Tre之外,尼古拉的下一个计划就是在2022年开始生产其第四款产品:混动皮卡Badger。目前这款皮卡的最终数据和设计仍未确定,尼古拉预计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召开发布会。 与Nikola One类似,Badger的混动同样是指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混合技术。该款皮卡预计将配备有160 kWh的电池组以及8公斤的燃料电池储氢罐,在动力输出不超过455匹马力的工况下预计续航里程将达到惊人的960公里。相比之下,与Badger市场定位几乎相同的特斯拉Cybertruck不仅在外观设计上毁誉参半,Cybertruck一度作为卖点的800公里续航也显得黯然失色。 双方在定位同样冲突的商用车领域也矛盾重重。两年以来,特斯拉和尼古拉一直就特斯拉的电动卡车Semi在设计上是否抄袭尼古拉的设计而对簿公堂。该诉讼至今仍未完结。 尼古拉的混动皮卡Badger 作为老前辈的马斯克对于后起之秀尼古拉也一直嗤之以鼻。注重成本控制的马斯克对于昂贵的燃料电池技术并不看好,并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将Fuel Cells直接称为Fool Cells。 除了技术路线不同之外,尼古拉选用的商业模式也和特斯拉大相径庭。 尼古拉没有选择以超级工厂带动生产、线上销售为主的一条龙模式,而是选择了类似ARM的仅掌控研发环节,外包生产、销售与售后的模式。至于传闻中尼古拉将于2023年在亚利桑那州开建自有工厂的计划至今仍未最终确定。 目前能够确定的是,尼古拉已经与依维柯确立了合作关系,并计划于明年起在依维柯的德国乌尔姆工厂量产其电动卡车Nikola Tre,燃料电池卡车Nikola Two也将于2023年起从依维柯工厂驶下产线。德国的乌尔姆位于传统汽车基地斯图加特和慕尼黑正中间,也是戴姆勒旗下商用车品牌EvoBus的生产基地,周围配套企业和基础设施极其完善,预计乌尔姆的依维柯工厂分配给尼古拉的产能可以达到每年35000辆。 至于燃料电池所需要的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尼古拉也没有选择类似特斯拉的自建充电桩方案,而是选择了与挪威电解制氢公司Nel合作,由后者在全美范围内建设700个加氢站。 传统车企陆续押宝 就犹如特斯拉逼迫着传统车企们推进电动化一样,尼古拉的迅速崛起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传统商用车制造商加入了燃料电池大军。 欧洲最大的两家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与沃尔沃集团(Volvo Group,区别于吉利控股收购的Volvo Cars)已经在4月21日宣布将在年底之前成立股比50:50的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燃料电池商用车。 根据双方的计划,合资公司的研发重点将是占到燃料电池组件成本约三分之二的燃料电池堆(Stack),并希望能够在2025年至2030年之间实现量产。戴姆勒甚至希望能在25年之内将商用车产线全部燃料电池化。 为此,戴姆勒集团不仅将向合资公司注入戴姆勒商用车公司内所有的燃料电池资源和技术,也将把梅赛德斯品牌旗下的Fuel Cell GmbH一并划入新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也意味着戴姆勒已经将燃料电池技术完全押宝在商用车领域。 除了戴姆勒和沃尔沃之外,在燃料电池商用车上押宝的还有日本和韩国。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