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在ISSCC 2020上分享Zen 2架构相关信息:架构再解析 成本大控制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首先是Zen 2架构的特点,它是一个能完整覆盖当前市场的架构,上至服务器下至移动端,它都可以胜任,一个核心架构横跨几乎所有的平台。
Zen 2架构相对于Zen架构有较大的改动,包括使用了全新的“TAGE”分支预测器,优化过的L1指令缓存,两倍的微指令缓存,两倍的浮点单元数据宽度,第三代AGU,加大的各种调度器、指令存储队列,两倍的L1数据缓存读写带宽,单个CCX拥有两倍的L3缓存。以上这个改动促成了Zen 2相对于Zen有超过15%的IPC提升。 下面是Zen 2单个内核的显微照片,AMD标注了不同的功能分区。 每个CCX上面的L3缓存实际上是可以被细分成4组,每组4MB大小。 Zen 2的单个CCX,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的四核16MB L3配置。 不过有趣的是,AMD还介绍了两种新的CCX配置方式,一种是在刚发布不久的Ryzen 4000系APU上面使用的四核4MB L3配置,另外还有一种是还没有见到实际产品的双核4MB L3配置。 接下来讲的是Zen和Zen 2在工艺上面的差异,一个是GF的14nm FinFET工艺,一个是台积电的7nm FinFET工艺。 可以看到新工艺带来了相当高的晶体管密度提升,在同样的四核配置下,Zen 2单个CCX在L3倍增的情况下其面积是比Zen的单个CCX小上12.7mm2的。 工艺上面的进步是Zen 2能效比大幅提高的主要来源,但也可以看到架构上的调整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最终达成的,是在单个插槽上面置入两倍的核心数量,也就是单片最大64核是通过架构、工艺双方共同改良而达成的。 在单核表现上面,Zen 2的单核也更为省电。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