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互动系统中的转发功能?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万物皆可社交,于是肉眼可见的很多产品都加上了互动系统——在人与人的互动下,他们通常是这几个功能,“赞,评论,收藏,转发。” 原本想写一篇搞清楚互动系统,结果从思考转发功能开始,就陷入了迷茫:
以下是我断断续续的一些思考。全文啰嗦,拉至页尾有简单总结。 1. 两个概念在谈转发功能前,需要首先搞清几个概念: 1.1 转发≠分享直接看图,微博列表卡片下方,有四个功能,分别为“赞,评论,转发,分享“。 所以,转发≠分享。 转发是转发到我的信息流里,而分享多为分享到站外。 如何区分,再举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例子。公众号的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那叫“分享”行为,而“转发”是指,把你公众号的文章转载到我的公众号上,为“转发”。 1.2 内容≠动态顾名思义,动态是指用户发布的短内容,内容灵活,强互动性,突出用户而不是内容,强依赖关注体系来分发。 动态是一种内容。但在多数平台下还有其他主要的内容形式,有其他重要的分发形式。 比如b站,内容主要是长视频,主要通过推荐页和频道来分发。动态页单独出来更新up主们发的内容。 2. 内容形式影响转发功能以上两点可能有表述不清或者还有疑惑,没关系,下面开始举例。 基于内容与动态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常见的产品分为这样三种类型: 主要内容即为动态:
主要内容不是动态:
如上,我们可以从结果来推测原因:
那为什么,其他内容类型不方便做转发呢? b站的视频、和知乎的问答都是偏重的原创内容,对于内容本身而言,转发的复制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对于强推荐的算法分发策略来讲,没有什么帮助。只有通过动态附加内容方式,才方便作扩散。 那么,快手和小红书也不做动态功能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转发只是动态页的一个小功能。是否使用“动态页”取代“关注页”,要进行价值对比。对于重内容的产品来说,大部分用户来这里就是为了消费内容,“关注页”足够。而动态功能通过用户的轻内容生产,可以更方便的同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思考为什么快手、小红书不做动态,而知乎的想法从底部第二个tab并入了关注流。) 其次,转发功能也非必需功能,如果仅仅为了转发功能做动态页是不合理的。 3. 为什么要做转发功能3.1 “转发”功能有何利弊对内容生产者来说:
对内容转发者来说:
对平台来说:
从以上几点来看,转发功能有这么几个特点: 1. 强依赖关注体系进行内容分发 在关注体系弱或者其他分发体系太强的情况下,用户很少会通过关注体系获取内容,那么转发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2. 内容的丰富度是转发的基础 极端举例,全平台的所有内容都是“小姐姐求扩列”,这个内容还有必要转发么?用户越丰富也意味着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更多用于建立人设的内容。 3.2 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微博需要转发? 在微博的产品架构下,除热点内容,大多内容只能通过关注体系分发。而转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扩散手段。同时转发功能也反哺微博,使微博拥有了最重的媒体属性,内容中心化,信息传播很快。(好坏自行判断 为什么小红书没有转发? 首先是内容形式不适合做转发,但这个是可以克服的。 其次是内容类型单一,干货分享居多,收藏价值远大于传播价值。 最重要的一点是,产品有自己的价值观,如何衡量长期价值,是选择是否做一个功能的关键。 对于小红书来说,他们关注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我猜测是为了去中心化,不做转发功能的思路。 那为什么QQ空间有转发,而微信朋友圈没有转发? 这是两个附在IM之上的两个社交工具。无法给出比较好的原因,暂做推论如下。 仔细观察QQ空间的转发内容,多为转发锦鲤啦,新闻啦,话题回复之类的内容,并不具备建立人设的要求,比较像是媒体行为,全民传播,娱乐性>社交性。同时QQ和微信都是熟人圈子,发布的内容强人格化,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转发的需求。且微信是封闭平台,传播价值较小。 所以,微信不做,QQ可做可不做。 话题讨论 在谈转发功能对消费者的价值中,讲到了建立人设和轻度的内容输出。而“话题讨论”正是一种典型的场景。 当有人发布了一条有争议的内容,通常会展开激烈的讨论。转发是一个实现空间置换的功能,从客场作战,转化为主场作战,气氛完全不一样了。常见于话语权相对对等的两人之间。 4. 怎么做转发功能?单次转发逻辑清晰,不用讲。 在处理多次转发时,有两个选择:
方案1把流量集中到了原创内容,而方案2则注重单次的内容讨论,并展示传播路径。 举例,A/B/C/D三个人的依次转发链条,主要的内容讨论会集中在A的评论区,部分散落在B。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