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碰瓷、博眼球、法庭见!共享充电宝打响专利战
来电科技CMO任牧: 利用小号生产素材,各种渠道发稿抹黑来电。 任牧表示:“司法查封”和“证据保全”,完全不同,对回答中所用的词语表示激烈反对。 而街电除了在多个渠道发公关文章混淆视听,同时还在微博上寻找大量小号,以照相的方式,配合黑稿文章进行发酵抹黑。 比如,有一个叫“想有一个哆啦A梦的小知了”的微博账号,连续发布关于来电科技设备被法院调查的内容: 接着,一个叫做“互联网深度分析”的微信公众账号便在微信号上发布了“来电”机柜被法院查封的消息。
在本次的问答中,虽然在某些焦点问题上来电与街电并未达成共识,但对于专利的重要性,两者的观点都非常一致。 双方都认为:专利是未来共享充电宝的一个基础门槛,同时专利也是企业的护城河,拥有更多更全面的专利,相当于用技术搭建起足够高的城池和壁垒。 而除了当事人,相关领域的自媒体、律师事务所和知名律师也对共享充电宝的专利问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观点一:企业竞争在运营,不在知识产权 林华 (沪江法务总监) 观点:未来随着更多类似案例的发生,知识产权将会越来越重要,但企业的竞争最后还是会回到运营上。 技术只是共享充电的核心之一,产业链、制造、品控、成本、运营、渠道和品牌,都不比技术的分量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充电设备并不具备高技术门槛,所以把竞争焦点放在专利上更多的目的,在于宣传和法律攻防,和专利本身对这个产业所能造成的影响分量并不相称。 就涉诉几项专利,甚至包括被告所称购买的基础专利来看,很难看成这些专利都是共享充电必不可少和无法规避的。随着诉讼的进行,运营在企业竞争中的决定影响会逐步超过专利,双方也会回归到竞争应有之义。 观点二:专利诉讼的作用是新闻效应 常金光 (法天使创始人) 观点:如果想通过专利来控制垄断市场,对专利布局的要求会非常高,专利诉讼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新闻效应,通过专利诉讼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 随着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专利诉讼会越来越频发,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专利成为一些新兴技术产业的生命线。对于“共享充电设备”领域的专利大战谁会成为最终的赢家,现在尚难以定论。 在专利诉讼中,一般会伴生着专利无效,要想在专利诉讼中获胜,首先便需要经受专利无效的考验,很多专利诉讼都因专利被无效而终结。 同时,在实践中,侵权方有很多规避的方法,如果想通过专利来控制垄断市场,对该公司的专利布局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专利诉讼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新闻效应,通过专利诉讼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比如本案,首先让非常多的人知道了“共享充电设备“,然后知道了深圳来电和深圳街电,从这个角度讲,本案虽然还没有具体审理,但双方就已经成了最终赢家。 观点三:专利诉讼可以检验专利含金量,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李俊慧 (中国政法大学知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观点:大范围的专利诉讼,一方面是对于所持专利的含金量进行检验,一方面还可以把企业从市场竞争拉回到技术创新,激励更多的企业技术创新。 当前,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司法判赔额度屡创新高,动辄千万元至亿元水平,让很多埋头技术积累和专利布局的企业,包括新创企业看到了通过专利许可或专利诉讼换取商业回报的可能,不仅将坚定它们的创新热情,也必然会激发它们发起专利诉讼的动力。 让创新者获得创新回报,让侵权者付出惨痛代价,是构建更加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期待更多手握技术或专利的企业,积极主动维权,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观点四:专利诉讼可以通过拖延战术,让专利无效,充满不确定性 张颖(北京瀚仁律师事务所 ) 观点:从诉讼策略角度来说,专利诉讼充满了不确定性,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可以质疑专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无效专利将不会构成侵权。 专利诉讼的风险通常较大,被诉侵权人的抗辩理由通常为:1、产品未落入原告专利的保护范围,未侵犯专利权;2、质疑专利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第二种理由是被诉侵权人惯用的诉讼策略,同时也是专利侵权诉讼的最大风险所在。街电和来电互相诉对方侵犯专利权的专利均为发明专利,经过了实质审查,可以认为稳定性相对较高,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被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同时,现在江湖上还留传着“没有无效不掉的专利”这样的传说。 另外,双方还可以以提起管辖权异议的手段来拖延诉讼的进程增加诉讼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专利无效争取足够的时间。双方的专利是否能够最终维持全部或者部分有效还要看法院和复审委的判决/决定。 观点五:TMT领域产品迭代快,可以用快速迭代的方法规避风险 游云庭 (知名律师事务所) 共享充电宝有可能靠专利消灭竞争对手,但风险过大,TMT领域的产品迭代快,对手可以用快速迭代的方法来规避风险。 (编辑:淮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